close

如果不是看完電影後將近三周才寫下這篇紀錄,我恐怕會通篇都是髒話。

undefined

 

《變形金剛》系列除了最初的第一集獲得普遍讚賞外,之後每部評價都是一路下探,直到這次的《變形金剛5:最終騎士》(Transformers: The Last Knight,2017)可真的是探到了谷底。坦白說,前幾部即使我會邊看邊吐槽,也不覺得爛到多誇張,但這次卻真的是看到我滿肚子怒火,直接刷新我最討厭的電影排行榜的紀錄。

 

劇情方面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,畢竟本來就不抱著任何期待。倒是孤兒伊莎貝拉的描寫令我火大,在我看來他就是個固執且自以為是的小鬼,更重要的是完全不明白她出現在電影中的意義是什麼。她在電影內的所有行動都可以被別的角色取代,而通常這種花瓶角色至少在外貌或個性上能博得觀眾憐愛,但故事中的描寫卻完全沒有達到這個效果,以至於每當出現這個角色的戲份都令人感到不耐。而這次的最大敵人並不是強悍的反派金剛,也讓這系列最令人期待的機器人大戰賣點消失,甚至連極具話題性的柯博文大戰大黃蜂也顯的乏善可陳,讓這整部片實在是很難找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。

 

undefined

 

而過去大名鼎鼎的舒化奶式置入這次也沒有缺席,還變本加厲了。滿滿的中國品牌毫不掩飾的置入,可想而知這背後有多大的利益。當然,好萊塢電影置入商品是稀鬆平常的事,但通常會力求自然。而中國品牌天生就有個劣勢,那就是對許多觀眾而言,劇中的人物使用中國品牌的產品是非常奇怪的。如果電影出現SONY手機和電視,那觀眾或許不會察覺,但如果換上小米的手機或家電,就顯得突兀了。因為在觀眾的經驗裡,小米似乎不是一個在美國如此普及的品牌。同樣的,如果把What's app換成微信,Google換成百度,同樣會與觀眾的印象相牴觸,使得這個置入變得「印象深刻」。如果故事設定在上海,馬克華柏格飾演的角色使用百度來搜尋資料,那一切就再正常不過。但電影卻不是這麼安排的,而是安排美國人在美國國土上瀏覽中國的二手車拍賣網站,連介面都是中文!還有比這更突兀的安排嗎?我很好奇這是不是華語地區的特別版本,還是連美國人看到的都是一個中文介面的二手車網站。

 

undefined

 

以上這些部分,看看笑笑也就算了,但還有一個讓我氣到當下就想離開戲院的事情:景框。這次的《變形金剛》號稱全片98%以IMAX攝影機拍攝,同時景框也有三種不同的比例。變換景框這事不是非常特別,幾年前諾蘭的《星際效應》也幹過同樣的事,我相信在IMAX影廳觀賞應該會極具效果。但我看的是一般的數位廳,卻一樣看到了三種景框秒速切換的畫面。正常來說一般影廳因為沒辦法投影出IMAX的比例,會將畫面做裁切,但這次的《變形金剛》卻沒有,所以觀影過程中感覺是有時看全螢幕,有時候上下左右又被黑條遮了起來。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看幕後花絮的訪談,偶爾是一般畫面,中間穿插一些上下有黑條的電影畫面一樣。

 

麥可貝在拍攝時顯然沒考慮過有些觀眾在一般影廳觀賞這部電影,以至於他幾乎沒有思考過哪幾幕戲應該用同一種鏡頭拍攝。然後,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:飛機上,兩邊各自坐著準備跳傘的人員,其中兩人不斷的對話,鏡頭也就頻繁的切換,而這兩人使用的鏡頭是不一樣的,一個是全螢幕,另一個上下左右都有黑條。這讓我非常非常出戲,尤其景框切換的頻率幾乎到了秒切的程度,根本難以專心觀賞電影。我相信麥可貝絕對沒有在一般影廳內看過自己的作品,否則他不可能讓這種東西過關的。

 

undefined

 

其他的問題我都能忍受,唯獨景框不行。我甚至懷疑怎樣的發行商會讓這種東西上映?說不定這部電影還有那麼一點可取之處,但景框的問題已將我徹底惹毛,使得我從頭到尾都是帶著憤怒在看電影的,很難以稍微冷靜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部片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