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當四十萬軍人受困無法回家,家迎向了他們。

undefined

 

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(Dunkirk,2017)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莫過於他那特殊的敘事方式。三個故事線,三條時間軸,一周、一天、一小時,將這之中最激烈精采的部分交互穿插,最後匯聚在一起,炸出絢爛奪目的結局。另一方面,那一周、一天和一小時,也可以視為不同的人與家之間的距離。

 

這是一部戰爭電影,但可不像《搶救雷恩大兵》那樣磅礡熱血,這可是描述英軍撤退的故事,你唯一能看到的,就是做為主角方的英軍一直在狼狽的逃難。電影所著重的,是這個大事件中各個小人物的心理。在陸上,撤退的英軍拼了命想登上救援船,機會卻也一次次被擊沉;空中,飛官與敵機周旋,守護逃離中的同袍;海面,英國人民正駕駛著小船,迎向他們的戰士。

 

undefined

 

有一點或許是我個人的問題,那就是陸上故事線的三位主要角色,總是讓我分不出誰是誰。除了同為軍人而服裝理所當然的一致外,三位演員的外型也沒有能明顯分辨的特徵。這只是我個人的解讀,也可能是導演刻意安排,三位讓人分不清的角色,說明了這並不是英雄主義電影。這三人叫什麼名字、背景如何都不是重點,因為這個海灘上有四十萬和他們一樣處境的人,他們不過是被隨機抽出的三位小角色罷了。

 

undefined

 

三條故事線交互鋪陳,過程中的驚險、挫折與遲疑,從小人物的心理描繪了這場戰役的全貌,最後交疊出振奮人心的一幕:海平線上出現的點點漁船。當漁船出現在遠方,軍人燃起希望,觀眾起滿雞皮疙瘩,內心充滿無比的感動。

 

有些電影藏了許許多多的細節,看完後你可以和朋友討論很久;有些電影不同,他花大量的時間鋪陳,為的就是那短短幾分鐘的一場戲,甚至是短短幾秒的一顆鏡頭。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對我而言接近後者,前面所有的鋪陳,只為了最後漁船出現的那一刻。那畫面簡單卻又壯觀,是如此的撼動人心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