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史上第一部4K+120FPS+3D的電影,究竟值不值得花大錢去看?就拿《哈比人》HFR版本來當基準比較吧。

undefined

 

大家都知道電影是以每秒24幀的規格拍攝與播映的,而當年《哈比人》系列則首開先河,以HFR(High Frame Rate)技術拍攝,每秒幀數達到48張。一般在看3D電影時,大家可能會發現電影的亮度感覺上比一般2D電影還暗上許多,但透過HFR技術所拍攝的3D電影,則能明顯感受到亮度上的補強。關於技術上的部份我就不多說,畢竟不是非常專業的人士,要是有所誤導可就不好了。

 

以HFR技術呈現的3D電影最明顯的差異自然是亮度,但其實還有一個部分:流暢度。雖然不論每秒是24幀還是48幀畫面,人都沒有辦法數出來,但大腦自然有辦法感覺出這之間的差異,就像平常有在玩動作遊戲的人肯定能分辨出30fps與60fps的差別,套用在電影裡也是一樣的。如果是動作場面的戲,或是攝影機運動大的鏡頭,就會有一格一格延遲感或流暢滑順的差別。而這次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未來3D版達到每秒120幀,在流暢度這點理論上自然是會好上許多。

 

客觀數字上的東西講完了,接下來說說主觀的觀影感受吧。在看《哈比人》HFR時,許多人都有一種感覺:不太像看電影。事實上我也是這種人,當初在觀賞時,比起電影他更像是電玩,或許是他每秒48幀的畫面接近一般電玩(30fps到60fps)。此外,許多人常常看一段影片時認為這段影片很有電影感,除了濾鏡、鏡頭、景深外,也常在無意間被電影那24fps的畫面給影響,因為每秒幀數低,進而營造了電影獨有的延遲感,所以當這個延遲感消失時,許多人反而覺得喪失了電影感。

 

undefined

 

除了像電玩外,當時在看《哈比人》時我一直有種像在看舞台劇的感覺,我並不清楚這種感覺從何而來,老覺得人物是浮在我眼前的。同時也有種立體投影的感覺,因為雖然畫面亮度提高了,但畫質並沒有特別提升,或許是因為畫面細緻度上的差異,讓我覺得人物像投影在我眼前。當時HFR推出時,評價褒貶不一,雖然我個人算是蠻喜歡的,但那也是因為《哈比人》的故事背景本來就像電玩,所以即使看起來像是電玩或立體投影,也不損我的觀影樂趣,如果將同樣的技術放到一般題材的電影,我還會喜歡嗎?恐怕就不一定了。

 

我無意評論未來3D版與HFR的優劣,提出《哈比人》只是希望還沒看未來3D版的人能有個參考依據,看看我對《哈比人》HFR的心得和各位是接近,還是相去甚遠?從而判斷我接下來對未來3D版的心得的參考價值。

 

15145107_1538650642815559_1018189725_o.jpg

 

在未來3D版中,《比利林恩》的畫面亮度就像你所熟悉的所有電影,甚至更亮;而畫面也極端細緻,人物臉上的毛孔、細紋什麼的就不用說了,觀眾甚至能清楚看到啦啦隊腿上的絲襪,偶爾還能看到那絲襪上的紋路;片中有兩度出現蒼蠅飛過的畫面,讓我一度以為電影院裡怎麼會有蒼蠅(難不成是真的蒼蠅?)整個畫面真的可用精緻來形容,精緻到我常常因欣賞畫面而忘記看字幕,如果英文聽力夠好或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來看這個版本,想必能更加沉浸在其中。

 

而在3D部分,在PTT上看到有板友形容他不是凸起式的3D,反而更像是向內凹的,回想起來也確實如此。李安沒有玩弄那種飛出式的3D效果,整部電影看起來也不像是從銀幕上凸起的感覺,但整個場景的深度卻十分明顯,確實讓人感覺到眼前所見就是真實場景,而非後製的3D模組。此外,或許是歸功於4K的細緻畫質,未來3D版完全沒有看《哈比人》HFR那種立體投影舞台劇的感覺,反而像你看過的所有電影一樣,只是畫面更立體、更銳利、更細緻。

 

最後要來說說120fps。人眼對畫面的變換率辨識有其極限,當畫面來到每秒120幀時早就看不出來了,我不確定這次未來3D版完全沒有《哈比人》那種電玩感,是因為他的4K畫質,還是120fps的功勞,亦或是兩者皆有?在120fps下,所有攝影機運動都顯得十分自然流暢,即便有時候還是會流暢的讓人不習慣,但整體而言還是非常棒的體驗。4K+120fps+3D,臺灣取名為未來3D版,我認為是再貼切不過了。跟過去的HFR相比,完全沒有那種電玩感、投影感或舞台劇感;而和一般3D電影相比,則像玩電腦遊戲時畫質開中和最高的差別,看完會讓人覺得,未來的3D電影就該如此!難以想像將來這種技術套用在動作片、戰爭片、運動題材或超級英雄電影上時,會是多棒的視覺享受!

 

undefined

 

那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非常值得去看未來3D版囉?答案其實是見仁見智。

 

舉個例子:阿方索拿下奧斯卡的《地心引力》,我會說這一定要去看3D版,3D跟2D版本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,這部電影只看2D根本就是浪費了一部好片。因為在這部電影裡,許多鏡頭是經過設計的,在3D的狀況下會有截然不同的觀影感受,但李安並沒有這麼做。我前面對120fps的心得那麼簡短,並不是對這沒有感覺,而是因為《比利林恩》中除了動作場面少以外,連較激烈的攝影機運動鏡頭都非常稀有,大概一場在市場中搜索,以主觀鏡頭從右pan到左是全片最激烈、也最能感受到120fps流暢感的部分了吧。

 

沒錯,李安雖然運用了這種新技術,但他幾乎完全沒有要「秀」這個技術,在這種規格下,他大可以用超長景深來秀3D,或多幾場動作戲、多幾顆長鏡頭的攝影機運動來秀120fps的威力,但他完全沒有。相反的,李安只是拿了這樣不同的規格,用和以往類似的手法拍這部電影。要說最大的不同,大概是電影中有好幾場戲,是演員對著鏡頭講話。這是一般電影會盡量避免掉的,但藉由優異的3D效果,可以創造出演員真的站在面前跟觀眾講話的效果,但不知道是因為每顆鏡頭的角度和特寫程度有差別還是什麼原因,我並沒有每次都感受到演員真的在對我講話的效果。除了這個部分外,李安幾乎沒有針對這個技術設計特殊的鏡頭(或者其實有但我感覺不到),使得除了畫面的細緻度外,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感受。不過我並沒有看過一般版本,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推測,僅供參考。 

 

undefined

 

總結而言,如果你有足夠的閒錢,確實適合去體驗一下未來的3D電影該長什麼樣子,因為將來的3D電影就該是這樣,那細緻的畫面與3D效果肯定不會讓你失望。但如果你好奇的是: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值得看未來3D版嗎?或是一定要看未來3D版嗎?畢竟這票價真的不便宜,還是考慮一下比較好。

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》──故事篇:道具英雄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