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站在時代的交會點上,做出決定不只需要勇氣。

undefined

 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(택시운전사/A Taxi Driver,2017)改編自真實故事,敘述1980年在韓國光州發生的民主化運動。當時一位德國記者彼得得知韓國光州有重大抗議事件,便隻身前往韓國,並提出了優渥的車資吸引首爾的計程車司機金萬燮將他送到光州。在那裡,他看到了光州人民對民主的渴望,也看到了政府槍殺抗議民眾的無情,在對外通訊完全阻斷的情況下,彼得手中的攝影機,成了光州人民唯一的機會。

 

整個故事是根據德國記者彼得的回憶錄改編,但電影中聚焦的主角卻不是這位記者,而是那位將他送到光州的計程車司機金萬燮。真實故事中的司機跟電影裡有些出入,接下來的內容將以電影中的金萬燮為主。一個首爾的司機將外國記者偷偷送入光州,再冒死帶他逃出,看起來頗像想為國家未來奮鬥的革命人士,但其實他只是見錢眼開罷了。偶然聽到有個外國人開出極高的車資要去光州,缺錢繳房租的他冒充車行司機,先一步將這個外國客人載走。這個人自然就是德國記者彼得,目的地當然也就是光州。但此時的金萬燮像其他韓國人民一樣,在消息被封鎖的狀況下,完全不知道光州發生了什麼事。

 

undefined

 

他並不是抱著革命的心態來到光州的,所以他對在在光州看到的一切,總認為是一群遊手好閒的人在發發牢騷,政府一定會提出大家都滿意的解決辦法的。畢竟新聞都是這樣講的,他在首爾看到的也都是這樣,怎麼會錯呢?在目擊了一次次的抗爭、施暴,他可能開始有些懷疑,但也僅只於懷疑,畢竟要改變一個人相信的事物並不是那麼容易。所以當他找到機會,決定獨自溜走返回首爾時,怎麼能怪他?

 

他是首爾人,在首爾有著正常、和平的生活,還有一個女兒等著他。光州發生的事情跟他有什麼關係?觀眾是在事件發生後的三十多年回首這段往事,自然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的起源、過程與結果。但對金萬燮而言,從他知道抗爭、看到抗爭,到決定是要離開還是留下,不過短短一天多的事情。我們知道他身處的是光州事件、光州民主化運動,但對金萬燮而言,他只知道他眼前所見的一切。他看到光州人民的抗爭,以及政府的鎮壓,他並不知道將來這會被描述成一場革命或運動,還是暴動或叛亂。正在參與事件的他,並無法決定他要做出對的還是錯的決定,因為他無從得知對錯,他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抗爭。他唯一能做的,就只是做出一個決定,一個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決定。這個決定的是非對錯,他沒有能力去多想。

 

undefined

 

在獨自一人成功逃離光州後,他看到外面的人對整起事件的無知,聽信官方說法,認為光州發生的事只是好事份子的煽動。就像一天前的他一樣。他沒有辦法裝做自己不知道光州發生什麼事,而下定決心折返。這個決定不只需要勇氣,更重要的是,他必須在對未來無知的情況下,遵從自己的心。

 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這個中文譯名十分的貼切,對於金萬燮自己而言,他不會認為自己是個英雄,他當下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偉大的行動,也不知道猶豫是否要折返時遲疑的那幾分鐘,是對整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。他並沒有做出一個偉大的決定,他只是做出了對自己而言一個重要的決心,他不是英雄,只是個計程車司機,只是剛好參與了時代的一個人物。

 

電影最後,他留下了假名與假電話給彼得,也是這個原因吧。因為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。」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