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部幾乎沒有戰爭場面的戰爭電影,一場在議院內發生的關鍵戰役。

undefined

 

如果可能的話,將《最黑暗的時刻》(Darkest Hour,2017)與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聯播放映一定非常完美。《最黑暗的時刻》描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第一次擔任英國首相時的故事。面對剛崛起的納粹德國,西歐國家節節敗退,大英帝國正面臨該和希特勒談和以保全軍隊,或冒著損失三十萬軍人的危機繼續與德國對戰。而邱吉爾的決定是:絕不屈服。他發表了激勵人心的演說,鼓舞英國人英勇面對強敵,並發動了一場奇蹟式的救援,讓幾乎所有英國軍隊都平安撤退回英國本土。而這段撤退的故事,正是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的劇情。

 

電影中,邱吉爾是個幽默且討人喜歡的老人,但仍有些固執、暴躁。觀眾藉由攝影機的視角,還能看到邱吉爾在這些性格之外脆弱的一面。也因此發現,在歷史上那一篇篇動人演說、一步步成功或失敗的決策之間,填塞了多少邱吉爾的猶豫、遲疑與不安。邱吉爾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那位帶領英國走過二戰的傳奇領導者,而是一位名為溫士頓‧邱吉爾的人,如世上任何一個人一樣充滿人性。

 

undefined

 

電影中邱吉爾在面對政敵時總是充滿自信,但電影的前大半段他的計畫卻處處受阻。已經知道歷史結果的我們在看到電影開頭邱吉爾接任首相時,不免預期接下來馬上要看到這位傳奇人物大展身手,但迎向觀眾的卻是如滑梯般一路向下的挫敗。讓這一切止跌回升的關鍵人物,是英國國王。當邱吉爾幾乎打算放棄,準備和德國和談時,英國國王的支持讓他重振信心。由英國國王擔任這個轉捩點十分有趣,他是全英國地位最高的人,但卻也只代表「一個」聲音。接著邱吉爾聽從英王建議,搭乘地下鐵接觸人民,這時他碰到的是英國地位最低下的人們,但他們的聲音卻代表了佔英國人口最高比例的階層。到了這一刻,邱吉爾的計畫已勢在必行,他的最終演說有著英王與人民的支持,說服內閣與議院不過是必然的。

 

把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拍成電影,天生就佔有優勢,因為故事本身就具有可看性。相較之下要把一個高潮放在內心的故事拍好,就難上許多。我實在很難回想導演在《最黑暗的時刻》裡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,但我確信他一定有過人的手法,否則這絕對會輕易變成一部平淡乏味的電影。真要說的話,大概就是導演好幾次給了演員非常大的特寫,大到觀眾似乎能看透角色的內心一般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