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後,你終究得回到自己。

undefined

 

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(Moonlight,2016)讓我想起一部偶然間看到的漫畫。漫畫中的主角利用強大的催眠能力,迫使他人去從事犯罪事件,因為催眠的非常成功,所以沒人會連想到他就是幕後黑手。像是他催眠了其中一位同學,說他對音樂非常有興趣,後來這位被催眠的同學甚至組了樂團。但這些事被另一位催眠師發現,因為如果那件事並不是他真心想做的,被催眠者會不自覺的在小動作中露出排斥的動作。有時候催眠你的不一定是別人,或許正是自己。

 

本片分為三個階段,孩提時期是本性,中學時期是本性正接受社會化的激烈拉扯,成年後則是經歷一切刺激後所外顯出的人格,但年幼時期的本性仍舊埋藏在心中。就像多年未見的好友不敢置信的看著他一樣,這段期間的改變,或許連他也想不到。是什麼改變了他?或許是霸凌他的同學、背棄他的好友,或是令他厭煩的媽媽。總之他武裝了自己,武裝到沒人認的出來,甚至連自己也是。

 

最後一個鏡頭,年幼的他站在海邊,月光下的他成了藍色男孩,正是那始終埋藏在他心中的本性,猛一回頭,望向了如今的自己。每個人的心中都該有一個這樣的鏡頭,那在你的心中,這顆鏡頭代表的又是什麼意義?

 

arrow
arrow

    阿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